7月3日,小鹏汽车全新车型——小鹏G7迎来上市。新车共推出三款车型,售价分别为19.58万元、20.58万元和22.58万元,相较此前23.58万元的预售价进一步下探。
据官方介绍,小鹏G7搭载了小鹏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“追光前景”抬头显示,全系标配DCC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,并搭载太极AI底盘。此外,新车使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及5C电池,续航里程最高达到702公里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有媒体报道称,小鹏汽车还会将增程技术下放,迅速在已被对手验证过的中端、低端市场中完成布局,此次上市的小鹏G7和MONA系列都会有增程版车型。对此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向小鹏汽车方面求证,但对方并未直接回应。
Ultra版车型具备L3级算力
据官方介绍,小鹏G7在产品方面最大的看点在于,其Ultra版本车型搭载了3颗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AI芯片。小鹏汽车董事长、CEO何小鹏表示:“小鹏G7是第一款具有L3级算力的AI(人工智能)汽车。”
今年4月中旬,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曾预计,L3级驾驶能力将于2028年大规模应用,对算力的需求可能会达到500~1000TOPS,甚至更高。
何小鹏则认为:“算力小,跑不动大模型;模型小,用不好大数据。高算力为智能辅助驾驶筑牢高效决策基石,实时处理复杂路况,降低视觉感知延迟与误判,带来更安全、更高效的智能辅助驾驶体验。”
据悉,小鹏G7搭载的3颗图灵AI芯片中,有两颗被用于辅助驾驶领域。何小鹏称,小鹏G7有效算力相当于9颗Orin-X芯片,“相当于超过2250TOPS有效算力,是行业其他芯片算力的3~28倍”。
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孙磊 摄
在高算力支持下,小鹏G7在软件层面首发本地部署的VLA(视觉语言动作模型)+VLM(视觉语言大模型)模型及“大脑+小脑”VLA-OL(视觉-语言-动作)模型。VLA能让车辆像人类一样理解、推理和决策,在复杂场景中展现出更加类人的判断;VLM视觉大模型是帮助车辆理解世界的“AI大脑”。“VLA大模型的目标是实现超端到端10倍的智驾能力。”何小鹏说。
在何小鹏看来,“L3级算力”和“AI能力”,是迈向L3级汽车的第一步,代表汽车已经具备L3级的智能能力和水平,但是需要硬件双冗余和法律法规认证后,才能称得上真正的L3级汽车。
除小鹏G7外,小鹏汽车接下来发布的新品中,还将有搭载图灵AI芯片的车型。
何小鹏在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中曾透露:“图灵AI芯片的开发进展非常顺利。除了在汽车应用方面,(图灵AI芯片)在提升自动驾驶能力、座舱功能层面,以及很多车型上也表现良好。今年第二季度,(图灵AI芯片)已开始生产,预计今年第三季度会有更多支持图灵AI芯片的车型量产。”
不过,小鹏G7 Max车型并未搭载图灵AI芯片,而是使用了两颗Orin-X芯片。“小鹏会继续用英伟达(的产品),英伟达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。我们可能在不同时候,在不同配置里,有的会选图灵,有的会选英伟达(产品),这是一个过程,没有‘一刀切’的项目。”何小鹏说。
“与小米YU7重叠度不高”
就小鹏汽车而言,虽然目前其整体销量稳中有进,但各车型表现却有所分化。例如,小鹏MONA M03与小鹏P7+两款轿车势头强劲,但改款的小鹏G6与G9两款SUV,销量增长却相对乏力。这也使得小鹏汽车在20万~30万元细分市场的表现,不及20万元以下区间市场。
对于这样的状况,小鹏汽车显然希望通过小鹏G7来改变。“我相信G7会是25万元级SUV市场竞争力突出的新产品。”何小鹏直言。
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孙磊 摄
需要注意的是,小鹏G7所处的细分市场“对手林立”,包括乐道L60、极氪7X、智界R7、阿维塔07、比亚迪唐,以及该细分市场的标杆车型——特斯拉Model Y等。同时,今年6月底上市的小米YU7(25.35万-32.99万元),已经获得了超20万辆的订单。这意味着,小鹏G7面临的竞争环境异常激烈。
不过,摩根大通方面认为,因为目标客群存在显著差异,小米YU7并未直接与蔚来、小鹏汽车、理想汽车等新势力品牌旗下产品形成“零和游戏”。“与小米YU7相比,小鹏G7的主要目标客群是追求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科技爱好者,且以男性为主。”摩根大通方面分析称。
另有券商认为,小鹏G7的客户群体以务实家庭用户为主,家庭规模较大,平均年龄比预期大5岁以上,与小米YU7有一定重叠,但重叠度不高。
在小鹏汽车的产品图谱中,有小鹏G6、小鹏G9等车型。同时,小鹏汽车将在今年四季度推出增程版小鹏G9,新车售价或较纯电版车型有所下探。此次上市的小鹏G7,售价与上述车型有一定的重叠,甚至较部分产品性价比更高,存在“左右互搏”的情况。
对于三者的定位,小鹏G7产品负责人表示:“G6是面向小康家庭的车型,偏向于实用性和科技的结合;G7则是面向中产、年轻用户,以及年轻家庭的一款产品,同时G7在家用空间、科技层面表现更好;G9是小鹏的高端车型,在性能、体验感等层面表现更好,中产或者是追求更高品质的用户,可以考虑G9。”
小鹏汽车在对旗下几款SUV车型进行产品定位时,虽已进行了明确区隔,但在小鹏G7上市后,如何在实际销售端有效避免这些车型的“内耗”,或是小鹏汽车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。
每日经济新闻
正规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